包子娘扛着一大麻袋粮食进门,看到韩萌自己打自己,吓了一跳,以为她是入魔了,赶紧出声问道:“萌萌,你在做什么?”
韩萌放下手,见到包子娘吃力的拖着一麻袋的粮食进门,连忙走过去帮忙,说道:“娘,你这是上哪去弄的这么一大袋粮食?”
娘俩合力把粮食扛到角落里放好,包子娘虚脱的坐到椅子上,捶了捶酸疼的背,脸上满是喜悦的色彩,说道:“这些粮食是我跟赵大娘借的,留到开春的时候当种粮用的”
“赵大娘”韩萌嘴里咀嚼着这个名字,脑海里快速的搜索着跟这个名字对应的人,名字和人对应上,韩萌的脸色就变得愈加难看起来,快步跑到墙角把那一麻袋粮食打开,抓起一把粮食看了一眼,喊道:“娘,你来看”
包子娘不明所以的走到她的身边,一眼看到了韩萌手上有些发霉的粮食,心里陡然一惊,整个人向后退了好几步,难以置信的说道:“这怎么可能,我借的时候,那可是一麻袋上好的种粮,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?”
韩萌低着头看着一整袋发霉的粮食,抓着粮食的手紧紧的攥住,手背上青筋暴起,赵大娘,果然好样的,当我们韩家的人好欺负是吗!
包子娘的眼中蓄满了泪水,她想不明白借的时候当面验了粮食,是上好的种粮,为何她辛辛苦苦扛回来就变成了发霉的陈粮,抹一把泪水,包子娘把韩萌的手抽开,拿绳子扎紧麻袋口,咬牙扛起大麻袋就要往外走。
韩萌回过神来,跑过去挡住了门口,平静的说道:“娘,粮食已经扛回家了,再扛过去赵大娘不会认账的,说不定还要被她倒打一耙”
听到韩萌这么说,包子娘抓着麻袋的手又紧了几分,不甘心的说道:“那难道我们就要吃这个哑巴亏?来年秋收,我们就要还她两成的粮食,这可怎么办啊!”
韩萌心下一惊,两成的粮食,她如果借的是真的种粮还好,现在这种情况,来年还要给她两成,想想她就不甘心,恨恨的说道:“她想要我们两成的粮食,做梦!”
包子娘心里也知道现在去已经晚了,难过的把一大麻袋的粮食放到地上,打开麻袋口,看着麻袋里的粮食,包子娘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,边哭边说:“赵大娘要借我粮食的时候,我本来是不愿的,不知道怎么的就被她说动了,借的时候,村里还有不少人在边上看着,做个见证人,怎么都没想到她居然这样算计我”
韩萌无奈的叹了一口气,她娘这个人就是太善良了,就算那些人欺负过她,她也总觉得人是会变的,不把他们过往的所作所为记在心间,典型的记吃不记打,这才会上了赵大娘的当。
走到包子娘的身边,韩萌一把抱住了包子娘,轻轻的拍着她的背,就像记忆中她哄她们姐妹一样,低声说道:“娘,你放心,这个事我来解决”
包子娘听到这句话,看向韩萌的眼眸一亮,随即又黯淡了下去,说道:“你来解决?你怎么解决,萌萌,粮食的事不是小事,不是你一个孩子能处理得了的”
渡鸦村大多数都是农户,农家人最重要的就是这糊口的粮食,韩萌又岂会不知,她的力量确实微薄,但是她可以找帮手,明的不行,她可以来暗的,总之她有的是办法让赵大娘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。
秀才爹和韩芷回来的时候,看到的就是家里冷锅冷灶,死气沉沉的一幕,大惊失色,问道:“这是怎么了?桂枝,萌萌,出什么事了?”
韩萌把身旁的大麻袋打开,亮出来给他们看,说道:“娘今天去跟赵大娘借了种粮,答应来年还她两成粮食,但是娘到家后,我打开看了一下,里面就是这个样子的,赵大娘欺娘良善,拿发霉的陈粮换了上好的种粮”
秀才爹伸手抓了一把粮食,仔细的看了一眼,面上难掩的怒色,视线转到哭红了双眼的包子娘身上,一边是对赵大娘的恼怒,一边是对包子娘的心疼,两杂情绪交织在一起,秀才爹的心里可谓是五味杂陈。
慢慢的秀才爹的眼眶也红了,哽咽了一声,说道:“桂枝,是我对不起你跟孩子们,让他们那般的欺侮咱们家,都是我的错,别哭了,当心哭坏眼睛”
听到秀才爹的道歉和安慰声,包子娘的心里就更加自责了,眼泪就像开闸的洪水一样止不住,“这哪里是你的错,粮食是我借的,那赵大娘就是见我太软弱了,才会这般对我,是我太傻了,没有看出来这是个圈套”
秀才爹叹了一口气,想要把包子娘揽入自己的怀里,碍于两个孩子在场,生生的忍住了,干巴巴的劝慰道:“你不要这样说,这些本该是我来做的,我却没做,苦了你跟孩子们”
韩萌的肚子不合时宜的唱起空城计,尴尬的她拉着韩芷一起钻了厨房。
没了韩萌姐妹俩在场,秀才爹放的开多了,伸手抹去她脸上的泪痕,拉着她进了俩人的屋子,包子娘本来还有些抗拒大白天跟他进屋,秀才爹在她的耳旁说几句软话,她就应了,羞红了脸,也忘记了伤心。
要说以前,包子娘在心里肯定会埋怨秀才爹的,但是现在不会了,她更多的会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,她能感觉的到秀才爹自打祠堂那次后,有用心在改变自己,不再整日的哀叹怀才不遇、命运不公了,人比以前更加努力了。
关起门来,夫妻俩真真切切的谈了一次话,对孩子的羞愧,对夫妻双方的愧疚,敞开心扉谈完,包子娘原本低沉的心情有了很好的发泄和平复,再看到那一麻袋粮食的时候,想到的就是教训,用一袋沉甸甸的粮食换来的教训。
吃过午饭,韩萌从自己的小金库里拿出十两银子交给包子娘,说道:“娘,这些银子是我上次卖熊掌得的,下午爹和娘去一趟镇上,买些种粮回来,家里的米也要没了,该添置些了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