管海波说到这里,干脆抛开试卷。
自己对题目,进行了延伸和拓展。
道:“同学们,这首《夜书所见》,写得真的非常好!”
“整首诗都是考试的重点内容,所以你们务必要牢记。”
“现在,我给你们分析一下,这首诗到底好在哪里。”
“我说的每一句话,都是重点内容,你们听好了!”
台下的学生们闻言,纷纷拿起了笔。
一脸认真地看着管海波,准备记录下,他说的每一句话。
“首先,这前面两句,主要是围绕‘客情’两个字展开的。”
“第一句和第二局,写梧桐树叶摇落、萧萧作响,奖赏的秋风寒气逼人,营造了一种萧瑟凄冷的氛围。”
“烘托了诗人客居异乡心境的凄凉愁苦,自然也就牵动了诗人,羁旅的思归之情!”
“再说后两句,还是我先前说的反衬手法。”
“写深夜灯光下,天真烂漫的儿童,在篱笆旁边,无忧无虑地逗弄着蟋蟀。”
“反衬出诗人客居异乡地孤苦处境,和凄凉的心境,更加具有动人心魄的感染力。”
“总之,这四句诗写诗人,忽然看到远处篱笆旁,下面的灯火。”
“猜想孩子们正在夜捉蟋蟀,表现出孩子们的兴致高昂。”
“孩子们的欢乐,于诗人的悲愁,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”
“用乐景去衬托悲情,这才是这首诗的高明之处!”
“更加显示出,客居他乡的孤寂与无奈……”
“在结构上,以情结景,引人联想。”
“你们都明白了吗?”
“明白了!”,台下的学生们,朗声回答道。
“那你们继续做题吧……”,管海波敲了敲桌子。
听着外边走廊,传来的一条消息。
管海波刚准备说些什么,忽然感觉到一阵晕眩。
紧接着,似乎地面都开始颤抖起来。
怎么回事?
低血压犯了?
这是管海波,脑海中蹦出的第一个想法。
随后,他看到讲台还是颤抖。
自己刚刚放上去的粉笔,也被摇落下来。
这时候,他终于意识到了,事情的不对劲之处。
不是他的原因。
就是地面在颤抖!
“地震了!”
外面传来一声大吼。
无数走廊上的孩子,成群结队地往楼下走去。
教室里的一种学生,都抬起头,愣愣地看着管海波。
似乎是在询问老师,接下来该怎么办?
尽管没有经历过,这样的事情。
可他还是在第一时间,打开了教室的门。
道:“同学们,赶快下楼!”
“我们以小组为顺序出去,第一组全部走完了,第二组跟上!”
“第二组走完了,第三组跟上!”
“第四组,从教室后门出去!”
“要是第四组走完了,第二组还没有走完。”
“第三组就接着第四组,从后门出去!”
“明白了吗?”
“明白!”,学生们点着头。
第一组的人快速起身,出门往楼下跑去。
“不要慌张,有序撤离!”,管海波又补充着,喊了一句。
至于他本人,则留在了教室的前门口。
组织着学生们的有序撤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