斜阳半挂在云后,余晖挥洒在东来巷口前,覃家众人向柳大娘还有梅家夫妇辞行,梅三娘依依不舍:
“好不容易寻到个知心的妹子,却又要走了。往后,可吃不到你做的那般好吃的蒜泥白肉了。”
覃宛浅笑不语,递去一张纸:
“这里头我可把你孕中爱食的菜肴做法一一写下来了,回头交与你家厨子,让他对着菜谱做,没有十分对口,也有八分满意了。”
梅三娘眉眼舒展,再三谢过,珍重的贴身放入怀中。
覃氏正往骡车上搬东西,正好瞧见了这一幕,心头不乐意。
直到骡车嗒嗒走远了,她才质问道:“你咋把你爹的菜谱随随便便写给旁人了?这可是覃家吃饭的东西!”
这个时代,祖传吃饭的手艺轻易不能教予人,不然怎么说教会徒弟,饿死师傅呢。旁人拿到秘方,眨眼间就能让你家没饭吃,所以覃氏警惕也无可厚非。
覃宛不好说那都是她自创的菜式,只能支支吾吾说把关键的几处都省了去,这才被覃氏放过。
就这么一路晃悠一路听覃氏念叨着不舍,一家人离开了待了数十年的碧水镇。
三日后,宁远县。
“乖乖,这可比咱碧水镇气派的多!”覃氏朝外头眼不错的瞧着。
朱墙青瓦石板街,环城河道,人来人往。
侍卫衙役巡逻队,摊贩走脚,铁匠车夫卖花女,街头巷尾吆喝声不断。
午后,文轩巷口。
李举人的家宅到了。
门匾上李府二字行云流水,彰显着不羁,定是出自李举人之手。
覃宛正敛眉打量,覃氏率先下了骡车,上前抓住门环扣了三下。
吱呀一声,看门小厮打着哈欠开门,一见眼前的妇人身着粗布麻衣,头戴白花,明显不是贵客,倒像是来奔丧的,便不耐烦:
“又是哪家的亲戚来打秋风?去去去!”
覃氏被这声呵斥吓了一跳,阔眉倒竖,正要反驳,却被人拦住。
覃宛笑意盈盈的上前,从怀中掏出份物什递与他:
“小哥误会了,这是李家老爷托我交与贵府夫人的信,劳烦府中通报一声。”
说着从兜袋里掏出她手头仅剩的十文钱,覃氏阻拦不得,眼睁睁看着覃宛将铜钱塞与那小厮,心口丝丝抽痛。
那小厮晃荡着手中叮当响的铜板,神色颇为不屑,他在李府还没见过如此穷酸的人家,十文钱就打发他办事?
抬眼见到信上“夫人亲启”四个风流不羁的大字,不是李举人的字是谁的?只得按捺住不耐:
“既是我家大爷的亲笔信,我便去交予夫人,在这等着罢。”
说着接过信,合上朱漆宅门进府中传报去了。
门一关,覃氏就忍不住啐了一口:
“呸,摆脸子给谁看?就他也配收咱们的钱?”
这么一想,覃氏眉蜷若蚕,神色担忧:“丫头,咱莫不是受骗了,就不该投奔到这宁远县来?那日你总说李举人多么亲和心善,我看倒未必!府中下人都这般狗眼看人低,那上头主子能是个好的?”